如何防范最低評標價法的潛在風險
2023年07月31日 09:04 來源:中國政府采購網 【打印】
■ 劉興國
所謂最低評標價法,簡單地說,就是在招標投標時,在符合性要求都達標的情況下,誰的報價最低,就由誰中標的評標方法。該種方法的好處在于,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財政資金,使招標人達到最佳的采購效益。同時,最低評標價法簡便易行,使評標工作更加易于操作,大大節約了評標成本。但是,最低評標價法一直頗受爭議,低價中標者也備受質疑。
最低評標價法問題產生的根源
在實踐中,最低評標價法經常被濫用或錯誤使用,究其原因,有以下三個方面。
其一,招標人沒有嚴格執行最低評標價法的有關規定。招標人在面對質疑、投訴、審計時,往往很難解釋清楚中標人為什么比其他投標人好,好在哪里等。為了規避風險,不管是何種類型的采購項目都“一刀切”地采用最低評標價法,并且在評標當中簡單把價格作為決定性標準,忽略了法律規定的“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”的條件,即忘記了滿足符合性條件這個大前提。
其二,投標人低價中標的收益遠大于其所要承擔的風險。一方面,投標人在低價中標以后,有的通過弄虛作假、偷工減料降低成本;有的通過設計方案變更等種種理由,要求招標人補簽合同、追加資金;有的甚至延長工期、高價索賠、搞所謂的“半拉子工程”,迫使招標人就范,從而獲取利益;另一方面,對于中標人的上述違法失信行為,缺乏及時有效的制約和懲處。
其三,監督管理不到位。不管采用哪種評標方法,是不是低價中標,在合同履行中,中標人都存在以次充好的可能性,關鍵是需要加強質量的監管。一方面,招標人責任沒有得到有效落實,如果招標人能夠在檢查驗收當中嚴把質量關,投標人是不敢也不會以犧牲產品質量的方式去謀求低價中標的;另一方面,由于行政監管部門的監管力量有限等,對工程、產品質量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管,導致一些企業特別是惡意低價中標的企業存在僥幸心理。
最低價中標的風險
最低評標價法本身沒有問題,但低價中標引發的惡性競爭亂象將給各方帶來很多潛在風險。
最低評標價法的錯誤使用,導致投標人惡性價格競爭,促使一些投標人為了中標,不惜低于成本報價,中標后則采取偷工減料、高價索賠等方式彌補自己的損失,有的甚至以停工、延期竣工等手段威脅招標人增加費用,這些做法對合同履行中的產品質量、工程質量、服務質量、安全生產以及工期進度均會帶來隱患。
最低評標價法的濫用,對制造企業有負面影響。由于價格惡意競爭,投標人在正常報價的情況下無法中標,使一些大型規范企業喪失交易機會,或者低價中標后無利可圖,只得大幅削減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,無法提高自身創新能力。
在用工方面,為了壓縮成本,企業降低用人標準與薪資待遇,減少員工教育和培訓方面的投入,影響員工素質的提高,影響員工創新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最終使企業發展停滯,所在行業陷入惡性競爭、市場秩序混亂,經濟和社會發展也不可持續。
低價惡意競爭,還會導致企業在技術升級、產品研發方面的費用減少,高端人才的技術革新無法進行合理發揮,新產品、新工藝無法及時實施,致使企業缺乏發展后勁。
總之,最低評標價法的錯誤使用會嚴重擾亂市場、阻礙正當競爭、一些不規范企業,以低價中標,技術水平與制造能力無法達到國標要求,產品質量低,除存在安全隱患外,還會導致出現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的現象。
防止最低評標價法濫用的方法
機制上的漏洞首先應引起重視。從經濟學的角度看,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是“經濟人”,追逐利益最大化是天性,所謂的鉆空子,如果是在規則范圍內,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選擇,則無可厚非。因此,斥責“不良供應商”鉆空子,包括以低價低質提供產品,但我們要問的是,供應商有沒有違反規則,招標人有沒有詳細規定質量要求,如果沒有,那么,肯定是在規則制定或者規則執行時出了問題,要從這個方向找原因。對于供應商這一行政相對人,要遵循法治思維,“法無禁止即可為”,不能再以行政思維要求市場來迎合招標人,對違法違規者要依法查處,但對鉆空子的行為,不妨當作制度規則是否完善的“試金石”,有缺陷改了就好。不可否認,確實不乏一些機制上的缺失,可能導致中標產品難以達到采購人的預期,并且,供應商也以低于預期的價格中標,更確切地講是以低于預期水準的產品中了標。
具體來講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。
建立健全法律法規,加強市場各主體的管理和約束。當前,在實施最低評標價法的過程中,存在的最主要問題、也是應重點研究并需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,仍然是不計成本的低價惡性競爭現象。要嚴把市場準入關,健全市場清出機制。對于有掛靠、轉包、買標、賣標、圍標、串標、偷工減料等非法行為,或者發生質量問題、安全事故,以及不執行強制性標準等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或者個人,都要嚴肅依法作出罰款、降低資質等級、停業整頓或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罰。進一步加強行業協會建設,培育和規范質量檢測、司法鑒定、保險代理等中介服務機構。進一步建立健全項目法人責任制、招標代理機構責任制、質量問題終身追究制等法律法規。執法必嚴,違法必究。
一定要有成本價格,做到有的放矢。要結合目前的整體行情,相關的政府文件及有關專家的經驗等制定出相應的成本價格,以此作為整個招標的指導依據,切不可自己沒有成本價格的考慮,受制于人,誰的中標價格低,誰就可以中標,這是萬萬要不得的。
建立誠信體系,健全失信懲罰機制。在誠信方面,目前,筆者所在單位的做法是,把那些信譽好、管理完善、有可靠機制的單位列為誠信單位,在投標時給予優惠;將那些不講信譽、管理差、偷工減料的單位列入黑名單。同時,建議對那些資質好、講信譽的誠信單位在同等條件下給予3%-5%的優惠,此類單位帶來的是工期提前,管理可靠、質量無憂。這樣做還不夠,建議政府部門設立誠信單位、不誠信單位排名榜,各個招標單位在招投標時以此作為參考。列入“黑名單”的投標人應付出相應的代價。
要采取有效的防風險措施,把好風險關。采用最低評標價法的項目,利潤一般比較低,降低了中標人抗風險的能力,容易造成履約失敗,常見的有:某些中標人中途放棄,有的進度一拖再拖,有的干脆偷工減料,這樣會給采購人單位造成很大損失。在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尚待完善的情況下,招標人要有較強的防風險意識。這時,招標人就需要事先安排一套預防風險的擔保措施,一旦產生質量、工期延誤等問題,就能有效地轉移化解風險,最大限度地挽回經濟損失。一般來說,在招標時可以要求投標人提供投標保證金。
相關文章